人生之路,并非一馬平川、一帆風順,而會經歷溝溝坎坎,呈現一波三折景象。我的人生之路與多數同行者相似,經歷了幾個轉折,在每一個轉折時期,都要歷練自己的心智。
退伍不褪色。1982年盛夏,炎熱的天氣,炙烤著大地,也炙烤著廣大鐵道兵指戰員忠貞熾熱的心靈。我從長沙鐵道兵學院畢業歸隊,回到鐵二師第八團,組織上分配我到一營任副教導員。此時我的家屬也剛隨軍,本想安家興業,好好干一番事業??墒翘煊胁粶y風云,不久黨中央決定撤銷鐵道兵建制。這既是鐵道兵整體命運的大轉折,也是每個鐵道兵戰士人生之路的大轉折。在轉折中,我從鐵八團調到55野戰醫院,不久又因該醫院被撤銷分配到鐵十七局。雖然單位變了、身份變了,但是軍人的本色沒有變。艱苦奮斗是鐵道兵的根本特色,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每個兵改工者的特質。修建大(同)秦(皇島)重載鐵路是我局改工后的首條鐵路,為了確保該線優質按時修通,局成立了前線指揮部,我有幸成為指揮部成員之一,根據指揮部的安排和自己的意愿,我到一處一段蹲點。當時任務艱巨,環境艱苦,我一面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一面協助洪銀友教導員抓好工地文化建設,用艱苦奮斗精神和部隊優良文化傳統在新的環境下譜寫新的篇章。由于全段職工的共同努力,施工生產和隊伍建設齊頭并進,十七局在工地現場召開了施工生產和職工之家建設經驗交流會。之后,我從工地調回到局機關,在局工會生活保險部工作。工會是部隊沒有的組織,改工后,無論是工會組織建設,還是思想建設或業務建設都得從頭開始。為此,我們秉承鐵道兵開拓進取精神,開創性地做好本職工作,適時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到老局工會取經求教,另一方面“摸著石頭過河”,邊學邊干邊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終于從一個外行人逐步變成行家里手。由于工會生活保障工作群眾性、政策性很強,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負責地做好。在局黨委、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及時制定編發了職工生活保險制度辦法,組織開展了相關知識宣傳和講座,定期或不定期地實施“送溫暖工程”,為全局職工的生活福利提供了基本保障。十七局工會的做法先后在中國鐵建系統和全路(全國鐵路總工會)及全總(全國總工會)等作了經驗交流與推廣。
退崗不退陣。2002年初,我在局工會生活保險部干得風生水起,又兼顧工會組織部的工作(該部人員到項目部任職),正忙得團團轉的時候,局黨委出臺了一項改革新舉措:凡年齡達到55歲的領導干部一律退居二線。我的年齡正好跨入55歲,即從工會生活保險部部長的崗位上退下來,當了一名處級調研員。調研員是一個虛職,工作量少,個人支配時間多。有的調研員干脆呆在家里,看書上網,修身養性。這又是我人生之路的轉折點,何去何從?我想,人生之路好似漫長的征途,有眾多的崗位,可以換崗,也可以下崗,但是不能退陣。于是,我照常上下班。由于新接手的部長不甚熟悉生活保險方面的工作,需要我繼續負責原來的業務工作,我不講二話,依然兢兢業業地工作,涉及重要事項我及時請示匯報,一般業務性工作獨自完成。此外,局老年體協聘請我擔任副秘書長,我欣然應允,盡職盡責,協助秘書長做好下達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老年健身活動、撰寫調研報告和年終工作總結等老體協日常工作,十七局老體協工作多次獲得中國鐵建和中國火車頭老體協的表彰獎勵。有人說,我這個調研員沒有白當,既務虛,又務實。
退休不退志。2007年8月,我正式退休了。常言道:船到碼頭車到站,人到花甲也下站。這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的又一轉折點。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工作崗位,回到家里,仍然壯心不已。我想,退休不能退“志”,暮氣不能長。什么是志氣?就是意志和氣節。我雖然不能直接為國家、社會和企業做貢獻,但是依然可以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做一個環境衛生的志愿者,積極做好家庭衛生、樓道衛生、球場衛生等等。我是一名門球愛好者,成天都泡在球場上,每天都提前到場,打掃和整理門球場的衛生,為球友們提供整潔舒適的環境。人老了,體力勞動不可強行,應當量力而行,但腦力勞動不能“退休”。我退休之后,除了打門球之外,還從事一些其它腦力活動,例如練練書法,寫寫文章,玩玩游戲等等。自己撰寫的稿件分別被國內報刊或網絡媒體刊發,有的稿件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用。2019年9月,我有幸成為了“鐵道兵戰友網文創中心”的會員,利用業余時間自己撰寫了上百篇文章,先后被該網站采用,其中部分稿件還被推薦新華網等媒體發表,由于本人積極創作,成績突出,連續三年被該中心評為優秀作者。
回首昨天,問心無愧。我深切地體會到,老年人退休后,決不可暮氣沉沉,要結合自己的業余愛好和能力專長,量力而行,積極參加老年文體健身活動,以便增進身心健康,為社會為家庭做點有益的貢獻。(十七局老體協 魏光漢)
王銘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