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就愛好書法,對書法有濃厚的情感?,F在退休了,書法竟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印象中,小學三年級時,學校老師就開始要求練書法,隱約記得那時候叫寫仿兒,一張八開見方的粉連紙,紙很薄,但很結實。每天寫一張,寫完后給老師批改,寫得好的字,老師就圈一個紅圈,那時叫吃圈。剛開始寫時,寫得不成體統,讓人啼笑皆非,練著練著,紅圈漸漸也多起來,常常在下課后,同學們比誰的紅圈多。
我的哥哥是一位書法愛好者。那時我還小,也從沒看見過他在家里練習過,但是每逢春節時,他總是提前買來紅紙寫起對聯來,這個時候我往往都湊在他跟前,有時等他寫完離開了,我便拿起毛筆胡畫亂涂。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的壓力,后來就斷了,直到參加工作后,這才有了練習的機會。
工作之余,一有空我就拿起毛筆,臨摹字帖,認真練習,不論是雙休日,還是平時,我都會擠出時間來練字,每次練就是一兩個小時,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練得我胳膊發酸,手指發麻,但我從沒感覺累。每當寫完一張,先舉起來讓我愛人評判,無論我寫的多么難看,他都會說:“好!”“好!”并且常常鼓勵我,要我“多看多臨”,一定能寫好!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法院工作,雖不善于寫,但很會欣賞!他喜歡讀《道德經》、《千字文》、四書五經等國學論著。
剛開始時,我練歐楷,但歐書點畫精確,結構謹嚴,長短位置,不能增減、移動一分,要達到所謂“一畫不可移”的境界,真是太難了!所以我又轉為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又練了一段時間,但顏體剛勁、秀美、平正、大氣和規范的風格,對我來說難度不亞于歐楷!那怎么辦呢?去找書法家協會王擁軍老師,跟上王老師練了一段時間,終于找到了突破口?!澳憔毿袝囋?!”在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又買了一本《大唐三藏圣教序》,女兒還為我買了圣教序字卡,又開始了行書臨摹。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兒媳看到我這么熱衷于書法,于是買了文房四寶作為我的生日禮物,從北京寄回。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無意間在手機看到“紅松老年免費大學”,此時此刻,我喜出望外,馬上就關注了,經過幾天的觀察學習,終于又跟上張秋生老師學習。
張老師是書法教師,中國青少年書畫家協會會員,教學方式形象具體,通俗易懂,他自己有一套獨特的教學系統。在他的課上,我不但學到了筆法、墨法、結構章法等寫作技法:比如“橫”畫的六種寫法;“豎”畫的五種寫法;“點”畫的十二種時鐘寫法等二十八種筆畫;而且他還常常講一些大書法家的故事,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老師常教導我書寫的方法:粘合,左右結構的字,應注意左右兩部分呼應銜接,使左右兩邊氣脈相連,又互相楫讓,這樣才均衡完整,如臥、汝;覆冒:上下結構的字,上面要寫得大一些,能夠覆蓋住下半部分,這樣才會顯得穩當,如雲、泰;意連:漢字中有不少字,點畫之間相互分開,并不接連,但在書寫時要做到筆斷而意連,這樣氣韻才能連貫,才能成為一個整體,如之、以。老師說:在書寫過程中,用筆墨把自身之氣帶入點畫字跡中,成為書氣。一篇書法,因氣而生動有神。
學習過程中,我逐步了解到史學宗師陳垣先生,他一直強調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是藝術史上的一大景觀。了解到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書圣”王羲之七歲開始練習書法,勤奮好學。據說十七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 ,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王羲之經過勤學苦練,他的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為他出身士族,再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也當過右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后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從小就不愛繁華的京城,但在見到稽郡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 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去游山玩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邊喝酒,一邊吟詩,最后王羲之高興之余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的宴會,這就是我們上學時學的有名的《蘭亭集序》。這幅字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但可惜的是它的真跡已經失傳了。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們都把他的字當寶貝看待!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衛鑠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夫人師承鐘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圣”的啟蒙老師。她著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于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
衛夫人小時習字,態度十分認真,有時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乏了她就去門前泊池里把筆碩洗一洗。一次,她練字累了,就把筆硯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從此染成了黑色。有年夏天,衛夫人習字,把周圍山上的石頭、樹皮和能寫的地方上幾乎都寫滿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塊、樹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跡又混為一體變為黑水,這樣就有了人們傳說的“山上下過墨汁雨”的故事。
還有柳公權拜書練字;歐陽詢觀古碑;懷素盤板皆穿......我常常讀書法家的故事,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學書法,線條決定氣質!”這也是我習書的感悟:長線與短線的對比:把幾個字連在一起組成長線,長線連綿不斷,短線干脆利落;粗線與細線的對比:細線最考驗技術,能把細線寫得飽滿圓潤是不容易的;直線與曲線的對比:書法中沒有絕對的直線,所有的線條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把直線變成弧線會非常飽滿,線條會有彈性。直線與斜線的對比:在一幅作品中一定要有直斜對比,如王羲之寫的“謝”字,把直線變成斜線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
我也常拜帖為師,每天“定時”、“定數”地完成自定的任務。每到過年時,便是我一顯身手的時候。鋪好紙,研好墨,飽蘸濃墨,懸腕,握筆,粗大的狼毫筆在紙上慢慢地挪動著,豆大的汗水從額頭上滾落下來,年邁的母親在一旁給我擦拭著,向上拽著對聯紙。如今,母親也離開我們一年有余,每每想起,禁不住心酸淚流!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縣人大隆重舉辦“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迎接40華誕主題書畫展時,我的書法作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入選參展,我象中了樂透一樣,高興極了!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書法老師!
書法伴我左右,撫慰我心,不管外邊世界如何,自心猶如天空一樣浩瀚,曠野一樣寧靜,遼闊而深邃,自由而愜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璀璨的國粹,博大精深,陶冶情操,修心養性。書法的樂趣,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們的筆端都能洋溢正氣優雅的翰墨情懷,讓我們的筆墨寶卷及沉淀千年的精神財富在我們的筆尖中流淌傳承。
陳靖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