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我關注學習了有關伏天養生的視頻和書籍,給大家做一個分享。三伏養生,講的是三伏天艾灸。
什么是艾灸?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調理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之功效。
俗話說:“三伏天艾灸,勝吃千年人參”,入三伏后,以熱逼寒。冬病夏調,養在三伏,大好時節。寒濕是萬病之源,而夏天是排寒、排濕、排毒的最佳時期。
2023年三伏養生時間表
伏前解毒:6月05日—7月10日
初伏驅寒: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清養:7月21日—8月9日
末伏化瘀: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固本:8月20日—8月31日
艾灸是個寶,常灸人不老。一灸祛濕熱,二灸寒氣消。三灸陽氣足,四灸痛疼少。五灸睡得香,六灸氣血通。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中醫為什么提倡“冬病夏治”,正因為夏季得天獨厚,炎熱環境對于調理各種濕寒疾病是一種天然優勢。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論》寫道:“5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贝笠馐?,五月份人體陽氣都在體表,跑到外面去了,反而導致內部胃環境虛寒,胃陽微弱,容易被寒邪所傷。這就是說夏天陽氣雖旺,其實是個紙老虎,外表強大,里面空虛,反而容易遭到病邪侵害。但偏偏這個季節,很多人吃各種寒涼食物,吹空調,導致身體的不適。
腹痛腹瀉,艾灸中脘穴、足三里,讓艾草陽氣把整個肚子溫暖一遍。如果是救急的話,搓熱雙手按揉中脘穴,很快就能緩和下來。
鼻塞感冒,建議艾灸風池、風府,祛風通絡,解表散寒;如果鼻塞加迎香,還可以切一些姜末,加兩顆紅棗,少許紅糖煮開,喝下取汗即可。
著涼頭痛,艾灸百會穴,就是頭頂的位置,整個頭部都會熱乎乎的,寒氣就都跑走了。
血遇熱則行,濕遇熱則散,寒遇熱則溫,火遇熱則解,風遇熱則出,痰遇熱則化,虛遇熱則壯。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
艾灸的作用:祛濕散寒, 溫通經絡,扶陽補陽,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美容養顏,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中醫講:十人九個寒。寒則瘀、瘀則凝、凝則堵、堵則造成酸麻脹痛,嚴重些易積成炎癥,再嚴重些就會導致肌瘤、囊腫、癌癥!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祛除寒濕,打通經絡。
朋友們利用三伏天冬病夏調,讓您的身體更健康吧!
陳靖編輯